-
朱婧汐:下次有人問我愛是什么,我就說,愛是方塊
"我還挺希望說,別人覺得我的人生是個混蛋的,這樣就少了很多負擔" -
美國大選將把種族問題帶往何處?
“特朗普執政以來,白人至上主義思潮的回歸,是白人對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多元文化主義興起、人口結構中少數族裔增多的一種反抗。這是種族矛盾開始變得尖銳的最重要原因”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撕裂的美國,大選之后將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分裂和混亂短期內難以逆轉,美國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路徑探索新的方向。如果特朗普離開白宮,則有可能為美國兩黨在四年后尋找更有活力和更具未來視野的候選人,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張靜初:我愛演悲劇女性
我演的很多女性角色都是悲劇的,我的確偏愛演這類悲劇女性,因為我覺得她們身上有一種力量,能夠讓我有一種把自己撕碎的感覺。我挺佩服她們的,即便生活這樣了,還能努力活著。我覺得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有很多痛苦的,像這樣的角色會讓很多人感覺沒那么孤單。 演員這個工作,你要把它當成藝術來做,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職業,你如果把它當做沽名釣譽的工具,你就辜負它了。要不然我之前為什么排斥呢?我為什么會走,就是因為我覺得天天為名利,天天告訴我一定要有市場占有率、曝光度,我覺得好煩躁,我找不到意義。 -
肖恩·康納利 首任007,最帥老爵爺
"如果有朋友提起邦德,康納利會不高興,他知道自己是個好演員,演技絕不止于特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維和藍盔 在異國戰火中堅守與凝視 | 封面人物
“維和三原則”是維和部隊能夠順利執行任務的重要保證,卻也不時將他們置于潛在的危險中。不過,戰火和沖突并非維和生活的全部……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出道24年有演技卻沒人問津,童星如何避免“傷仲永”?
娜塔莉·波特曼和艾瑪·沃特森的經歷告訴我們:童星,首先是兒童,接著才是明星。她們并沒有因為明星的身份,而放棄一名兒童應該接受的全方位的教育與學習,她們始終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這些最終也不斷反哺著她們后來的演藝事業。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童星的淚與笑。 -
回望穿越在黑暗歷史隧道里的日本——對話馬國川
“在1930年代之前,日本原本是一個很有希望的國家,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走強權道路的,它努力過,奮斗過的,曾經向上爭取過,但最終還是走向了一條歧路,國家的命運也因此就更具有悲劇性,也更值得今天的我們去思考” “今天,我們中國仍處于1840年鴉片戰爭的延長線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國界上的家園
邊界村子里的老人從未離開過邊境,他們或許對國家疆域之遼闊沒有概念,但他們知道附近每塊界碑的位置,知道越過界碑,就到了越南。而越南的邊民知道,跨過邊境,他們能把糧食和藥材賣個好價錢,能換取必需的日用品,能找到一份工。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
美國大選倒計時:誰能重振美國經濟?
“(特朗普)混亂而無效的談判方式破壞了與貿易伙伴的關系,擾亂了供應鏈,蔑視國際準則,并傷害了美國農民的利益。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沒能實現他降低貿易逆差的許諾”,“他過分強調了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經濟增長和公共衛生之間的沖突,實際上,如果我們能更有效地控制疫情,美國經濟的表現會更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